北京大圈高端工作室,北京花满楼论坛,北京新茶已到欢迎品尝

|中国文明网 |广西文明网|

黄绍杨:12公里乡间小道 见证“婿如子”的温情坚守

来源:   2025-09-25

  良庆区大塘镇那梨村民黄绍杨栉风沐雨六载跨村照顾年迈岳父

  12公里乡间小道 见证“婿如子”的温情坚守

  在良庆区大塘镇那梨村,一段12公里的乡间小路,见证了村民黄绍杨六年如一日的温情坚守。岳父年事已高,生活无法自理后,这位不善言辞的汉子便主动担起照顾重任,领着老人辗转求医;熟练地为老人翻身、按摩;每天来回奔波,送上热饭。6年光阴,他骑坏了2辆车,新买的电动自行车也已行驶超过1万公里。车轮滚滚,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超越血缘的亲情。

  今年9月,黄绍杨入选2025年第三次“中国好人榜”候选人。

  黄绍杨和妻子骑电动自行车给岳父送饭。

  黄绍杨为岳父按摩。

  细微之处见真情

  9月23日,记者来到黄绍杨家,只见他已备好餐食,正准备赶往大塘镇百乐村的岳父家送餐、安顿家中事宜。6年来,每天固定时间,他都会踏上12公里的“跨村之旅”。

  骑着电动自行车,今年63岁的黄绍杨和妻子穿过蜿蜒的小道来到岳父家附近,一段碎石铺就的高坡是最后关卡。每次送饭至坡下,黄绍杨会将车停稳,拎起温热的饭盒开始攀登。坡面倾斜,碎石偶有松动,他的脚步却总是那样沉稳。日复一日,阳光洒在他微弓的脊背上,风雨打湿他前行的衣衫,但那向上的步伐从未迟疑。

  送饭、擦身、按摩……每一个动作都细致入微。“老爷子99岁了,牙口不好,饭菜得煮软烂。夏天怕生疮,得定时翻身擦身。”黄绍杨说得轻描淡写。然而,回忆起这些年来风雨无阻的坚持,他红了眼眶。暴雨天车轮陷进泥坑,夫妻二人拎着饭菜步行半小时;冬日凌晨老人突发不适,他摸黑骑车送医……岳父的6年生活,他从未缺席一天。

  蜿蜒曲折的往返道路,写满了他朴实的善良与坚定的担当。

  身体力行破偏见

  在那梨村那提坡,提起黄绍杨,村民们总会感慨:“这女婿,就像亲儿子!”

  2019年,黄绍杨的岳父卧病在床,生活难以自理。彼时,岳父膝下的长女已不幸离世,儿子又因中风在医院治疗,身为次女的妻子成了岳父最年长的孩子。望着病榻上的老人,黄绍杨没有迟疑,他说:“老人把女儿抚养长大,这份责任理应我们扛起来。”

  起初,村里不乏质疑声,然而黄绍杨态度坚定:“照顾老人是本分,哪还分什么亲不亲。”从此,连接两村的那条路,成了他的“孝心跑道”。

  黄绍杨用日复一日的实际行动回应身后种种议论。“我们都觉得黄绍杨做得很到位、很孝顺,就像亲儿子。”村民韦金照说。如今,这段跨越两村的尽孝故事,已从最初的争议化作周边邻居传颂的佳话,温暖着越来越多人的心。

  孝老爱亲新风尚

  “只要老人在一天,我就多陪一天。女婿也是‘半个儿’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”当问起未来,黄绍杨朴实地说。12公里乡间小路,六载的温情坚守,黄绍杨用车轮丈量出的不是一段简单路程,而是一份对家庭责任的承诺。

  黄绍杨的沉默坚守,犹如润物无声的春雨,悄然浸润着整个家庭。他从没讲过什么大道理,但行动本身,就是最好的家风教育。受他影响,妻子更加体贴,儿女回家也会帮忙照顾外公。

  黄绍杨的孝行,不仅感动了家人,更在乡间播下了孝老爱亲的种子。百乐村团支部书记黄河港介绍:“大塘镇的几个村里大多以家族聚居,邻里都是同族、同辈或同兄弟。大家有什么事情,都会互相帮忙。”这种天然的亲缘纽带和互助传统,为孝老爱亲提供了深厚的土壤。村里也积极通过放电影、立村规民约等方式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黄河港表示:“我们希望这种正能量传播出去,呼吁更多年轻人关心家里老人,让优良传统延续下去。”黄绍杨的故事,正是这种文明乡风建设中最鲜活的事例。 (南宁晚报记者卢丽婷/文 蓝梦/图 实习生李晓燕)

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 南宁市文明办 主办
wd_paramtracker("_wdxid=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")
主站蜘蛛池模板: 西吉县| 青海省| 平邑县| 宁夏| 阿尔山市| 宜君县| 邵武市| 黔南| 浪卡子县| 巴马| 河曲县| 上虞市| 曲阳县| 普格县| 湾仔区| 镇安县| 济南市| 乌鲁木齐市| 大宁县| 科技| 新疆| 明水县| 山东省| 山丹县| 西乌珠穆沁旗| 瓮安县| 永嘉县| 时尚| 隆化县| 安多县| 襄垣县| 抚州市| 油尖旺区| 辽宁省| 新平| 离岛区| 怀集县| 三穗县| 图们市| 利川市| 乐安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