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媚婷:25年坚守 用爱点亮“家和”之光
江南区江西镇同新村媳妇张媚婷用行动诠释“孝老爱亲”
25年坚守 用爱点亮“家和”之光

每天,张媚婷都悉心照顾家婆。 记者何璨汐 摄
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同新村的田野上,46岁的张媚婷已经开始了她忙碌的一天。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,既是村委尽责的就业专干,更是一个特殊家庭的“顶梁柱”。25年来,她用自己的双肩,扛起了偿还债务、照顾患病家人的重担,用行动诠释着“孝老爱亲”的深刻内涵。
1 相互扶持 夫妻齐心渡难关
2000年,年仅21的张媚婷嫁到同新村时,家中的景象却让她心头一紧:一家8口挤在6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,还背着3万元外债。面对这样的困境,她没有退缩,更没有抱怨。在她心中,既然选择了走进这个家,就要与家人携手共度风雨。
从此,张媚婷和丈夫拧成一股绳开始奋斗之路:丈夫为了多挣些钱,背井离乡,在外打零工;而张媚婷在家种地、操持家务、照顾家婆,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。在那艰苦的岁月里,张媚婷和丈夫相互扶持、相互鼓励,把每一分钱都攒起来,朝着还债目标慢慢迈进。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,3年后,家里终于还清了所有外债,日子有了盼头。
2009年,看着依旧拥挤的小平房,夫妻俩又有了新目标——建新房。考虑到两个小叔子尚未结婚,同时为方便照顾年事已高的婆婆,他们果断决定“不分家”,一家人合力筹备建房。当崭新的房子建成,一家人搬进去的那天,张媚婷看着家人的笑脸,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:“一家人住在一起,互相有个照应,这才像个家。”张媚婷朴实的话语里,饱含着对家人的深情。
2 厄运突降 柔弱身躯扛风雨
日子刚有起色,生活的考验却接踵而至。2015年,小叔子韦富礼被查出肝癌晚期,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全家人心上;没过多久,另一个小叔子韦富君又被确诊为早期肝硬化。彼时,婆婆年事已高且患有“三高”,已无力照料两个患病的儿子,担子再次重重地压在了张媚婷夫妇肩上。
张媚婷没有丝毫犹豫,心中只有一个信念:“只要还有一口气,就不能放弃。”为了凑齐两个小叔子的医药费,她四处奔波借钱,带着小叔子们跑遍医院求医问药;丈夫则在附近养殖场拼命打工。那段最难熬的日子里,张媚婷的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:白天在村委处理就业服务、党务工作,耐心解答村民疑问;下班后来不及歇口气,先去地里打理经济作物,用收成补贴家用;回到家,又马不停蹄地做饭、给小叔子备药、帮婆婆收拾屋子,从天亮忙到天黑,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。
经济压力是最大难题。家里的收入总是优先投进医药费里,有时实在周转不过来,张媚婷只能硬着头皮向亲戚朋友借钱,等后续打工、卖农产品有了收入,再一点点还上。"虽然经济紧张,但小叔的医药费、生活费,总得有人担着。”张媚婷说,即便如此,她从未想过放弃,“一家人互相扶持,再大的困难都能扛过去。”
然而,不幸还是发生了。2021年,小叔子韦富礼没能抵住病魔,不幸离世。悲痛之余,张媚婷打起精神,继续照顾韦富君和婆婆。如今,小叔子韦富君虽需长期服用中药调理,但病情逐渐稳定;77岁的婆婆基本能自理,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有了安稳的模样。
3 勇挑重担 孝心感动众乡邻
即便家里有这么多困难,张媚婷在工作中依然尽职尽责。作为村委就业专干和党务工作者,她总把村民的需求放在心上:村民有就业疑问,她耐心细致地解答;村里有务工机会,她第一时间对接协调。前不久,村里的养猪场需要招募20多名临时工,张媚婷立刻把消息通知全村,还主动帮村民沟通报名事宜,最终帮助10多位村民顺利找到工作。
“她做事认真负责,对家人细心照料,村民们都很认可她。”江南区江西镇同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喻长伟说,张媚婷的行为不仅温暖了自己的小家,也为村里的文明建设树立了好榜样。
更让人欣慰的是,张媚婷的坚守与付出,悄悄影响着家里的下一代。儿子韦贵洪从小就懂事,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,总会主动帮着做家务、干农活。2019年,韦贵洪响应国家号召入伍,在部队里以高标准要求自己,凭借刻苦训练被评为2020年度“四有”优秀士兵。如今,韦贵洪每个月都会寄钱给母亲补贴家用,有时还专门给奶奶和小叔寄钱,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家。
现下,张媚婷一家经济压力依然存在,但她脸上始终挂着乐观的笑容。闲暇时,她会和邻居坐在一块儿聊天,分享自己的经历。“她很善良也很乐观,我们经常互相帮助。”村民廖运发表示,在张媚婷的带动下,同新村孝老爱亲蔚然成风。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,用25年的坚守诠释了“家和万事兴”的真谛,成为新时代孝老爱亲的典范。(南宁晚报记者何璨汐 )





